执业兽医考试外科学复习资料:蹄病
1、蹄钉伤:(1)病因:蹄钉直接刺入蹄真皮或靠近蹄真皮穿过,持续压迫蹄真皮,均能引起炎症;(2)诊断:直接钉伤在下钉时就有蹄抽动表现;间接钉伤在装蹄后3-6D出现跛行;(3)治疗:取下蹄铁、注入碘酊或扩创排脓、敷松馏油。
2、蹄冠蜂窝织炎:(1)定义:为化脓性或化脓坏疽性炎症;(2)诊断:蹄冠,形成圆枕形肿胀,有热、痛;蹄冠缘发生剥离;支跛、体温升高;(3)治疗:抗生素、蹄冠部用10%樟脑酒精湿绷带;或手术后包扎,用10%高渗Nacl绷带。
3、白线裂:(1)定义:白线部角质崩坏、变性腐败、蹄底与蹄壁分离;(2)诊断:白线部充满粪土、泥、沙;举肢检查,易发生病灶;若为浅裂,不出现跛行;若为深裂,可引起疼痛和跛行;(3)治疗:防止裂缝加大、促进白线部角质的新生。
4、蹄骨骨折:(1)蹄骨伸肌突骨折:骨增生、蹄冠肿大、异常角质增生、出现三角型角质增生物;(2)矢状骨折:跛行剧烈、出汗、颤抖、蹄温增高、表现疼痛;(3)马的蹄骨骨折包括蹄骨伸肌突、蹄骨翼、矢状、远侧缘碎片骨折;(4)确诊:X线检查(从前后位,侧位,两个斜位分别摄片);(5)治疗:手术去除骨折片,用骨螺钉固定大的骨折片;指总伸肌腱采取结节缝合。
5、远籽骨滑膜囊炎:(1)无败性:由屈腱过度紧张引起;有明显机能障碍、呈型肢跛、后方短步、蹄重不着地,蹄温不高、蹄叉敏感、楔木试验显示异常疼痛;治疗采用全身抗生素和非激素类消炎药;(2)化脓性:机能障碍明显、全身症状、蹄温增高;治疗采用全身抗生素、手术(手术前充分浸泡患蹄)。
6、蹄叉腐烂:(1)定义:蹄叉真皮的慢性化脓性炎,伴发蹄叉角质的腐败分解;(2)病因:蹄叉角质不良;(3)症状:蹄叉中沟和侧沟有乌黑色的恶臭分泌物;若真皮损害,则出现跛行;表现疼痛;(4)治疗:外科治疗,装蹄治疗。
7、蹄叶炎:(1)定义:蹄真皮的弥散性、无败性炎症;(2)症状:精神沉郁、不愿站立和走动;如两前肢患病,可见后肢伸于腹下,两前肢前伸,以蹄踵着地、体温40-41脉搏80-120、呼吸50-60次/分钟;(3)治疗:除病因、解除疼痛、改善循环、防蹄骨转位。
8、蹄裂:(1)定义:蹄壁角质分裂;(2)病因:蹄形不良、肢势不正、蹄角质干裂等;(3)治疗:防继发病,防继续扩大。
9、牛指(趾)间皮肤:(1)特征:皮肤呈湿疹性皮炎,有腐败气味;(2)治疗:干燥、清洁、防腐、收敛。
10、指(趾)间皮肤增生:(1)牛后肢多发;形成“舌状”突起,后破溃、炎性渗出、味恶臭;(2)治疗:防腐、手术等。
11、牛局限性蹄皮炎:(1)定义:即“蹄底溃疡”,是蹄底后1/3处的非化脓性皮炎;(2)症状:跛行、蹄匣发热、蹄底和蹄球结合部局限性脱色、疼痛;(3)治疗:手术。
12、牛蹄叶炎:(1)牛前肢内侧指和后肢的外侧趾最常发;(2)病因:乳牛精料过多;(3)症状:(急性)运步困难、站立时弓背、四肢收于一起;如前肢发病,后肢向前伸,以减轻前肢的负重;体温升高、蹄冠增温;(4)治疗:除病因、抗组胺制剂、止痛剂。
13、牛腐蹄病:(1)即“传染性蹄皮炎”,(2)病因:管理差。蹄部经常浸泡于粪尿中、外伤、蹄角质抵抗力减低,引起坏死杆菌感染;(3)症状:(急性)突然跛行,体温40-41℃;蹄肿、有热痛,蹄底可发现小孔;趾间有溃疡面,上覆有恶臭的坏死物;(4)防治:每年修蹄1-2次;蹄底出现小洞是,应扩创处理。
执业兽医相关内容推荐:
获取更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报名时间、报名条件、考试时间等考试信息,请关注兽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