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兽医通宠物医师 网站首页 兽医课程 兽医题库 兽医职称 宠物医师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兽易通 > 宠物医师 > 消化系统 > 正文:微生态制剂抗过敏作用的研究
微生态制剂抗过敏作用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0/7/16 线上网校 面授培训

微生态制剂抗过敏作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
    微生态制剂除具有调节胃肠道的功能以外,在抗过敏作用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机体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辅助性T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Th2免疫反应强于Th1免疫反应时,过敏疾病发生,如异位性皮炎、湿疹、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等,微生态制剂通过调节Th1/Th2的平衡来防治过敏性疾病,从而提高机体的抗过敏能力。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辅助性T细胞;过敏

    近年来,微生态制剂用于调节胃肠道的相关产品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此外,还有调节体内血脂含量的益生菌、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益生菌以及辅助调整过敏体质的益生菌等。随着对肠道微生物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和预防过敏性疾病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1 机体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临床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异位性皮炎、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它们均是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并且大多是由于Th1和Th2免疫反应的不均衡造成的,当机体对过敏原的反应偏向Th2型时,过敏反应多发(见表1),环境中许多物质(过敏原)能够激起这些过敏反应。常见的吸入型过敏原均是体积较小、可溶性强的物质,包括植物花粉、真菌孢子及菌丝、螨、动物脱落上皮或羽毛等;常见的食入过敏原有果仁、奶、海产类、鸡蛋、食物添加剂和防腐剂等;金属和植物毒素也常引起接触性皮炎;青霉素则是最常见的药物过敏原[1]。


    表1  Th1/Th2亚群与过敏反应疾病的关系
    机体受到过敏原(抗原)刺激以后,Th2可分泌IL-4、IL-5和IL-13来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到炎症部位,免疫细胞分泌的IgE无须与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就能与肥大细胞、嗜碱性和嗜酸性粒细胞表面的IgE高亲和力受体(FсεRI)结合,使这些细胞处于致敏状态。另外,IL-4、IL-13可促进B细胞进行抗体的同种型转换,产生IgE,并增加血液中的IgE含量。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分为三种类型:(1)急性过敏反应,发生于接触过敏原几分钟之内。过敏原在局部组织中激活致敏的肥大细胞,使其迅速脱颗粒,造成血管平滑肌扩张和黏膜腺体分泌;(2)延迟相过敏反应,发生于急性过敏反应之后的几个小时之内。被激活的肥大细胞合成新的炎症介质并释放于组织中,造成炎症细胞的继续浸润;(3)慢性过敏反应,是过敏原长期反复刺激的结果,病变部位有各种白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还伴有深层组织的累积性实质性改变。

2 微生态制剂抑制过敏反应的原理
    辅助性T细胞(Th)可分为Th1、Th2、Tr(调节性T细胞)三种,根据Th1/Th2失衡学说,通过调节Th1/Th2的平衡来防治过敏性疾病是一条新的途径和思路。机体过敏反应的浸润细胞中主要是CD4+T细胞(未活化的CD4+T细胞又称为Th0细胞),Th0细胞被活化之后分化为具有不同功能的Th1和Th2亚群,其中Th2分泌的IL-4使IgE合成增加,分泌IL-5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T细胞分化早期,可借助细胞因子的调控抑制Th2的免疫反应,IFN-γ可减少IL-4的产生,并抑制B细胞进行抗体的同种型转换,IFN-α可促进IFN-γ的产生,促进Th1的免疫反应,降低IgE的产生[2]。微生态制剂可以诱导Th2向Th1的转化,使Th1处于活化状态,Th1反应增强,而Th2反应减弱,从而减少IL-4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及IgE的合成,使Th1/Th2失衡得以调整。同时,微生态制剂促使Th细胞分泌细胞生长及分化因子,产生相应IgG阻断抗体,大量IgG阻止已和组织肥大细胞相结合的IgE与抗原的结合,封闭IgE功能。除此以外,T淋巴细胞也受到刺激,释放多种因子,这些因子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使之向病灶部位聚集,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也活化、增多,IgM、IgG增加或趋于正常,进一步增强机体的抗感染免疫能力。

3 微生态制剂与过敏性疾病
    传统上过敏疾病的治疗主要是由药物控制,并尽量在环境或饮食中避免过敏原,随着微生态制剂对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其用于过敏性疾病的防治研究也越来越多。

3.1 微生态制剂与异位性皮炎
    2000年欧洲突破性发现儿童肠道益生菌愈多,罹患过敏性疾病的机会相对愈少。肠内微生物促进了肠粘膜的屏障功能以及肠的成熟,这些微生物可刺激身体大部分淋巴组织的发展。对老鼠的研究已经证明,肠道微生物对多种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包括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对食物抗原的耐受及淋巴滤泡内发育中心的持续发展等。这些研究提示,肠道微生物的免疫刺激对异位性皮炎的发生发展是重要的。
    针对人体的研究也支持在免疫发展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的重要作用,并且已经发现其与异位性皮炎的发展有关。患有异位性皮炎的患儿与没有患病的婴儿肠道中的微生物不同,同时婴儿患病前后肠道微生物也存在差异,特别是bifidobacteria的数量和种类。KalliomakiM等评估了乳酸菌LactobacillusGG对异位性皮炎的治疗功效。实验发现,服用益生菌的实验组其异位性皮炎的发生概率(23%)比安慰剂组(46%)低。另有研究也证实,LactobacillusGG可以有效的预防异位性疾病高位群儿童的罹患概率。刘欣等[3]研究了乳酸片球菌对犬异位性皮炎的治疗改善,结果发现,在益生菌治疗后犬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FoxP3表达显著增加,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健康对照组。与FoxP3表达密切相关的Treg细胞和IL-10的血清浓度也随之增强,异位性炎症也明显减轻。因此,肠内的有益微生物可成为天然的免疫调控者,进而预防异位性疾病的发生。

3.2 微生态制剂与湿疹
    湿疹是常见的婴幼儿易患病,MajamaaH等对27位年龄在2.5~15.7个月患有轻微到中度过敏性湿疹且对牛奶过敏的幼儿进行了益生菌治疗的临床研究。研究发现,实验组服用益生菌L.rhamnosnsGG 1个月后,较控制组有明显改善。IsolauriE 等针对27位轻微到中度湿疹的哺乳婴儿,断乳后给予水解蛋白奶粉或益生菌进行湿疹的改善研究,时间为2个月,结果发现,婴儿中给予水解蛋白粉及益生菌的实验组比未给予益生菌的控制组有较明显的改善。上述研究结果均表明,补充益生菌可以加速改善婴儿的过敏湿疹症状,也表明益生菌在治疗婴儿湿疹中所具有的作用。

3.3 微生态制剂与过敏性鼻炎
    近年来,过敏性鼻炎发病率有持续上升趋势,不同地区发病率也有很大区别,某些地区甚至达30%。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目前很多学者研究报告过敏性鼻炎和肠道菌群有关。Odamaki等[4]在花粉季节对日本雪松花粉过敏患者进行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对照实验,给对照组服用含有双歧杆菌BB536的酸乳,安慰剂组仅服用酸乳,观察14周,结果发现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和脆弱拟杆菌数量在花粉季节变化较大,BB536治疗组双歧杆菌数量比安慰剂组显著增加。

3.4 微生态制剂与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Food Allergy, FA),又称食物变态反应,是由于某种食物或食品添加剂等引起的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儿童食物过敏反应的患病率约6%~8%,而牛乳是最常见的过敏食物,占其中的3%~7.5%,以1岁以内的婴幼儿多见;有食物过敏的患者常伴有支气管哮喘,发病率约6.8%~17%,而对牛奶过敏的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则可高达26%;60%以上的婴儿湿疹与食物过敏有关[5]。国外研究显示,食物过敏婴儿与健康婴儿的肠道菌群存在差异。王念蓉等[6]研究发现食物过敏婴儿革兰氏阳性杆菌比例降低,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比例增高,不同喂养方式下,食物过敏婴儿的大便菌群比例显示不同的改变,但革兰氏阳性杆菌比例降低是其共同特点,补充相应益生菌后过敏症状有明显改善。

4 展望
    目前对微生态制剂抗过敏作用的研究日趋广泛,随着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人们对这些疾病的基础发病机制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益生菌的调节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也日臻完善。微生态制剂作为食品和添加剂的应用已经很广泛,其在过敏性疾病方面的应用必定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参考文献
[1] 高晓明.医学免疫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1.
[2] Cross M.L, Stevenson L.M,Gill. Anti-allergy properties of fermented foodstuff important immunoregulatorymechanism of latic acid bacteria[J]. Int.Immunopharmacol, 2001, 1:891-901.
[3] 刘欣,林德贵.益生菌对犬异位性皮炎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0,46(4)17-19.
[4] Odamaki T, Xiao JZ,Iwabuchi N, et al. Fluctuation of fecal microbiota in individuals with Japanesecedar pollinosis during the pollen season and influence of probiotic intake[J].J Investig Allergol Clin Immunol,2007,17(2):92-100.
[5] 宋舜意,王桂芳,赵卫东.益生菌对婴幼儿湿疹的预防作用观察[J].中国微生态杂志,2005,17(4):316.
[6] 王念蓉,黎海芪.食物过敏婴儿和健康儿肠道菌群分析[J].中国微生态杂志,2006,18(2):110-11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APP下载 - 小程序 - 短视频平台 - 网络课程 - 公众号
兽医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2046, SYT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7
拨打服务热线
18158525008
客服在线
点击咨询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