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发炎性肠病
发炎性肠病为一组特定慢性肠道疾病的统称,其特征为持续性或经常性胃肠道症状、炎症细胞浸润及对饮食、抗生素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有反应.
发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为一组特定慢性肠道疾病的统称,其特征为持续性或经常性胃肠道症状、炎症细胞浸润及对饮食、抗生素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有反应。依浸润的主要炎症细胞种类可分为淋巴球浆细胞性肠炎(lymphocyticplasmacytic enteritis)、嗜酸性球性肠炎(eosinophilic enteritis)、肉芽肿性肠炎(granulomatous enteritis)及化脓性肠炎等(suppurative enteritis)。
病因及致病机制
发炎性肠病为自发性肠道发炎,其确切病因目前仍未知,目前推测致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对肠道细菌或饮食抗原产生过大或不适当的反应有关,亦有学者认为此病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包含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因素。
临床症状
发炎性肠病主要造成黏膜发炎,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其临床症状呈多样化,依所涉及的部位而不同。胃及十二指肠发炎会出现呕吐及小肠性下痢;结肠发炎则造成大肠性下痢且粪便带有血液及黏液;疾病同时影响小肠及大肠会导致混合胃肠道症状。动物常出现食欲减少及体重减轻,较严重的肠炎也会导致血浆蛋白流失(泛低蛋白血症,panhypoproteinemia)而引起腹水。发炎性肠病的病程一般为周期性,会自发性恶化及缓解,触发肠炎发作的原因可能与饮食不慎、接触肠道病原或给予药物(如类固醇、非类固醇消炎药)有关。
诊断
因发炎性肠病病因不明,诊断此病的方式为排除法,首先动物需存在慢性(大于3周)胃肠症状,藉由完整的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及特殊仪器检查排除可能造成慢性肠道疾病的已知病因,加上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肠道发炎,才能诊断为此病。可使用的区别诊断方式包含粪便检查、血液学检查、血清生化及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内视镜及黏膜生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粪便检查藉直接涂抹法或浮游法可排除大部分寄生虫造成的肠道黏膜发炎,梨形鞭毛虫及隐胞子虫感染可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做检测,年轻动物有含血黏液粪便可进行粪便培养排除病原性细菌(如弯曲杆菌、沙门氏菌)。血液学检查若有贫血现象可能有慢性炎症反应或肠道出血,出现嗜中性球增多症(neutrophilia)与糜烂或溃疡肠道病变有关,嗜酸性球增多症(eosinophilia)在某些形式的发炎性肠病(如嗜酸性球性肠炎)可见,发炎性肠病患犬有时会发现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或血小板增多症(thrombocytosis),但不常见。血清生化分析有利于发现造成胃肠道症状的其它脏器异常,在发炎性肠病患犬则可能发现低白蛋白血症(hypoalbuminemia)及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减少,蛋白流失性肠病(protein losing enteropathy)患犬除了常有低白蛋白血症及低球蛋白血症外,也可能伴随低胆固醇血症及低血钙。放射线检查对于评估造成胃肠炎的肠道外疾病相当有帮助,腹腔超音波则可用于发炎性肠病或其它浸润性疾病(如淋巴瘤)判定局部或瀰漫性、肠壁厚度及肠系膜淋巴结病变,此外也可藉由超音波导引执行细针抽吸(fine needle aspiration)以提供样本作细胞学分析。内视镜检查伴随黏膜生检对于诊断发炎性肠病及判定疾病范围很有帮助,常见于发炎性肠病患犬的内视镜检查发现包含黏膜易脆性(mucosal friability)、增加粒度(granularity)及黏膜糜烂(mucosal erosions)。
生检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确诊是否有肠道发炎是必要的,发炎性肠病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病变为炎症细胞浸润于胃或肠道黏膜,伴随不同程度的黏膜结构损伤。可依据主要浸润的炎症细胞来作分类,巨噬细胞或嗜中性球浸润显示可能有细菌感染;中等至大量嗜酸性球浸润显示寄生虫感染或饮食不耐症;淋巴球及浆细胞浸润为发炎性肠病最常出现的型态,中等至严重程度的淋巴球浆细胞性肠炎(图1)常与蛋白流失性肠病相关。除上述外,许多分级系统被提出藉由发炎性肠病组织学型态以评估疾病严重性,例如最近研究指出黏膜结构改变(如绒毛型态及杯状细胞黏液成分)与胃肠道疾病严重性相关,然而在病理学家之间尚未形成共识。
在人的发炎性肠病广泛使用临床指数作为评估疾病严重性的工具,此外也可评估治疗效果及长期预后,而至今已有相似评分系统被设计使用于犬,称为犬发炎性肠病活性指数(canin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ctivity index, CIBDAI)(表1)。发炎性肠病活性指数由6项参数组成,在一篇研究用其来评估患犬治疗前后,疾病活性与组织学检查结果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治疗时能提供重要信息。
治疗
目前对于犬发炎性肠病的治疗原则来自临床经验,主要为结合饮食及药物疗法。发炎性肠病的饮食疗法的基本原理为避免接触可能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降低过大的宿主反应及减缓肠道发炎。发炎性肠病的理想食物的特性包含以下几点:新型完整蛋白质(novel intact protein)或水解蛋白质来源、高度易消化碳水化合物、无麸质、低乳糖及脂肪、营养均衡及适口性佳。目前已有多种商业饮食符合上述需求,修饰食物的n3:n6脂肪酸比例也可减少产生前发炎代谢物进而调节炎症反应,若病患血清维生素B12浓度低于正常,则建议经肠道外补充维生素B12。
针对犬发炎性肠病的药物疗法包含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用药方式依疾病严重性、病程、涉及的消化道部位、临床医师经验、药物花费及药物潜在风险或副作用而定。可使用的药物包含甲硝唑、氢化泼尼松、强的松、咪唑硫嘌呤、环孢霉素、布地奈德等。病患出现淋巴球浆细胞性肠炎使用甲硝唑搭配高剂量皮质类固醇疗法(如氢化泼尼松每日每公斤2.2毫克剂量或布地奈德使用于类固醇耐受病患),出现更严重疾病(尤其与低白蛋白血症相关)通常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咪唑硫嘌呤或环孢霉素),环孢霉素相较于咪唑硫嘌呤作用更快速也更有效。
动物通常对饮食疗法的反应较皮质类固醇佳,若饮食疗法无法缓解症状则加上皮质类固醇治疗通常有效。有时病患起初对某饮食疗法有反应,但持续一段时间后肠炎仍复发,原因为病患对该饮食中某一成分产生过敏,此时需更换另一种饮食,而在这些容易出现耐受的动物,建议每隔两周来回更换来做预防。若病患临床症状出现缓解,则需持续相同疗法2至4周以确保的确是因治疗有效而非疾病暂时缓解。一旦病患有显著改善,需从会产生最大负作用的药物开始,逐渐减少药物使用,一次只改变一项,剂量减少频率不应超过每2至3周,饮食及抗生素留至最后改变,至恢复正常,已改善的病患无需再次执行生检采样,并无任何益处。
预后
犬发炎性肠病若于病患消瘦之前便经适当治疗,其预后通常良好,治疗失败可源于不适当疗法、饲主不照医嘱或误诊(如将淋巴瘤诊断为淋巴球浆细胞性肠炎)。
参考文献
1. Cerquetella M, Spaterna A, Laus F, Tesei B, Rossi G, Antonelli E,
Villanacci V, Bassotti G.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the dog: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with humans. World J Gastroenterol 16: 1050-1056, 2010.
2. Collins MT. Canin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urrent and prospective
biomarker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Compend Contin Educ Vet 35: E1-E7,
2013.
3. Jergens AE, Simpson KW.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veterinary medicine.
Front Biosci 4: 1404-1419, 2012.
4. Malewska K, Rychlik A, Nieradka R, Kander M.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n dogs and cats. Pol J Vet Sci 14: 165-170, 2011.
5. Rychlik A, Nieradlka R, Kander M, Nowicki M, Widowiak M,
Kołodziejska-Sawerska A.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anin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core and the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in canin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ol J Vet Sci 15:
315-321, 2012.
6. Willard MD. Disorders of the Intestinal Tract. In: Nelson RW, Couto CG,
eds. Small animal internal medicine. 4th ed. Elsevier Saunders, St. Louis, USA,
440-475,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