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犬需每月进行体外驱除,12月龄以下犬每月进行体内驱除,12月龄以上犬每3个月进行体内驱除。 给狗驱虫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但体内外的驱虫药物使用过度会有毒性,建议饲主按照狗的体重和驱虫药物的说明使用。 如果狗中毒了,需要马上去医院救治。
犬体内驱除一般为6月龄以下每月一次,6月龄以上每3个月一次。 犬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蛔虫、绦虫、线虫等,犬感染体内寄生虫会导致消瘦、贫血、便血、营养不良等,须及时对犬进行体内驱除。 具体剂量要严格按照犬体重,避免吸毒过量导致犬中毒,不清楚最好医嘱使用。 犬体外驱除一般每月一次,但由于犬在完成免疫程序后每天都要外出散步,容易感染环境中的寄生虫,所以一定要按时对犬进行体外驱除。 狗常见的体外寄生虫有螨虫和跳蚤等。 狗感染体外寄生虫会引起瘙痒、脱发、出疹子。 在外面玩的时候请不要去草丛或者灌木丛等。 一般狗45日龄可以驱虫,此时若狗体重过轻,建议2月龄后对狗驱虫。 使用驱虫药时一定要根据犬的体重来使用,避免吸毒过量导致犬中毒,同时也防止药物剂量不够而无法达到驱虫效果。 此外,体外驱除犬前后3天尽量不洗澡,以免达不到效果。 通常,犬6月龄以下每月1次,6月龄以上每月3个月,体外驱除每月1次。 对犬进行体内驱除后,犬吐虫、引虫的,应当在吸毒安全范围内再次进行驱除处理。 狗在45日龄可以第一次驱虫,如果体重过轻,建议等到2月龄再驱虫。 一般情况下,犬在未成年前每月进行一次体内驱除,成年后每3月进行一次体内驱除,体外驱除每月进行。 首先,驱除狗时,要根据狗的体重选择合适的剂量,避免剂量过大导致狗中毒。 另外,给狗体外驱虫时,应选择颈后不易被舔的地方,驱虫前后3天不洗澡。 最后,建议定期对狗进行体内外驱除,以免狗感染寄生虫危害健康。
科学养猫建议6个月内猫每月一次,6个月以上猫每3个月体内驱除一次,体外驱除每月一次。 寄生虫感染会掠夺猫体内的营养,影响猫的生长发育,导致猫消瘦,猫抵抗力下降,感染其他疾病。 体内的肠内寄生虫感染也是猫腹泻、呕吐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