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hepatitis)是肝脏实质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弥漫性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的肝脏疾病。临床上以黄疸、急性消化不良以及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
各种有毒物质和化学药品,如铜、砷、汞、砸、氯仿、鞣酸、四氯化碳、黄曲霉菌毒素等,均可引起中毒性肝炎。
如传染性肝炎病毒、疱疹病毒、结核杆菌、化脓杆菌、梭菌、真菌、巴贝斯虫等,这些病原体侵入肝脏或其毒素产生作用而致病。
反复投予氯丙嗪、睾酮、氟烷、氯噻嗪等可引起急性肝炎。此外,食物中蛋氨酸或胆碱缺乏时,也可造成肝坏死。
病犬食欲不振或废绝,全身无力,眼结膜黄染,常有微热。粪便呈灰白绿色,恶臭,不成形。明显消瘦。肝区触诊有疼痛反应,腹壁紧张。尿呈豆油色。若肝细胞损害严重,则血氨升高,表现肌肉震颤、痉挛、过度兴奋、肌肉无力、感觉迟钝、起立困难及昏睡。肝细胞弥漫性损害时,有出血倾向。重症犬可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致死。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等酶活性升高,尤以乳酸脱氢酶活性增高明显。
溴酞酚磺酸钠(BSP)排泄试验,滞留率明显升高。本试验的方法为溴酞酚磺酸钠以每千克体重5mg配成5%溶液于静脉注射,30min或45min后,从对侧静脉采血5ml;分离血清,测血清中的BSP滞留率。犬的正常滞留率30min为3.1%,45min为5%以下。
血液凝固时间、出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犬,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血清胆红素升高,血清总蛋白和γ-球蛋白增加,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胆固醇降低。
本病缺乏特异的征候,根据临床病理变化,可以做出诊断。
粪便恶臭,出血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增加,核左移。
病症轻微,胆汁严重淤滞,血清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稍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
血清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升高,血清中磷脂含量、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
表现嗜眠、昏睡及氨中毒,血清转氨酶活性和BSP试验的滞留率均极度升高。
治疗原则主要是除去病因,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功能。
首先使动物安静休息,给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易消化食物,逐渐增加蛋白性食物。补液以5%~25%葡萄糖10~100ml +林格氏液50~200ml +复合氨基酸20~100ml混合,静脉注射为宜。但已出现神经症状,不能投与氨基酸制剂。
投与维生素B1?200~300mg ;维生素B22~10mg ;维生素B6?50~100mg;烟酸10?30mg;维生素C 100~500mg;或复合维生素0.1~1.0g;维生素K1?3~10mg;对恢复肝细胞的功能有一定效果,连用更佳。
对脂肪肝患者,泛酸15~80mg,1~2次/d肌肉注射,泛硫乙胺10~80mg/d。巯丙酰甘氨酸25~100mg;肌肉注射或口服,1~2次/d。氨中毒时,可用20%谷氨酰胺5~20ml及鸟氨酸制剂0.5~2.0ml;皮下注射。
如肝内胆汁停滞,投予利胆药。进行性黄疸和转氨酶活性升高,可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氟美松1~5mg肌肉或静脉注射,强力宁20~40ml静脉注射,1~2次/d。也可用苦黄注射液30~40ml/d或中药茵陈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