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中毒剂及解毒剂
摘要:
各种解毒剂及逆转剂在小动物中毒治疗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除了良好的支持治疗外,解毒剂还可以抵消毒药的影响,缩短治疗时间,并在许多情况下,解毒剂可以挽救生命。本文对小动物临床较常见的几种中毒剂及解毒剂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解毒剂、逆转剂、小动物中毒
1、对乙酰氨基酚中毒-N乙酰半胱氨酸
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是一种具有与阿司匹林类似解热镇痛作用的镇痛药,无抗炎作用。
中毒机理:犬猫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摄入机体后快速进入门脉循环,肝脏通过葡萄糖醛酸化、硫酸盐化和细胞色素P450介导途径代谢。对乙酰氨基酚经细胞色素P450途径代谢产物N-乙酰苯醌亚胺(Nacetylbenzoquinoneimine)具有剂量依赖性毒性。未与谷胱甘肽结合的N-乙酰苯醌亚胺与肝细胞蛋白质结合,导致肝细胞坏死。
因猫通过葡萄糖醛酸化途径代谢对乙酰氨基酚能力较低,所以猫对对乙酰氨基酚更敏感,中毒剂量更低。
中毒剂量:单次给药从600mg/kg(犬)及>50mg/kg(猫)不等,长期少量给药也可造成慢性中毒。
临床症状:肝脏损伤或衰竭(犬)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所致溶血性贫血(猫)。常见呕吐、食欲减退、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也可能出现腹部疼痛和黄疸(犬);粘膜发绀或发暗、呼吸性窘迫、低体温、呕吐和黄疸(猫)。
解毒机理:N-乙酰半胱氨酸可增加肝细胞内谷胱甘肽的储存,使谷胱甘肽与对乙酰氨基酚的活性代谢产物结合,阻止其与肝细胞的大分子共价结合。
解毒剂量: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初次静注140mg/kg 或口服每6小时一次,然后静注70mg/kg或口服每6小时一次,重复5-7次或更多,辅以支持治疗,如静脉液体治疗和输血。争取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10小时内用药,超过该时间则用之无效。
2、苯二氮卓类药物过量-氟马西尼
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s)兽医临床常见药物有地西泮、咪达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和安定作用。
中毒机理:苯二氮卓类药物可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作用。GABA与CNS中特定的受体复合物结合,使氯离子内流增多,致细胞超级化和抑制,从而引起犬猫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中毒反应。该类药物在体内吸收快,排泄慢,长期服用或突然大量服用均可引起中毒反应。
临床症状:一般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如共济失调、嗜睡、呕吐、体温过低等,大剂量时可导致昏迷,血压下降,呼吸循环抑制,呼吸、心跳停止。长期服用可导致动物肝损伤。
解毒机理:氟马西尼(flumazenil) 与苯二氮卓类衍生物竞争在GABA受体特异性位点的结合,从而表现为拮抗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
解毒剂量:氟马西尼,一般采用小量分次静注,每次0.1-0.2mg,每隔2-3分钟0.1mg,直至患病动物苏醒或总量达2mg,为维持疗效,则用0.1-0.4mg / h进行静滴。
3、乙二醇中毒- 4-甲基吡唑
乙醇(ethylene glycol)又名“甘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常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合成涤纶的原料。
中毒机理:乙二醇在肝脏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化成羟乙醛,进一步转化成乙醛和草酸。这些代谢产物会导致摄食动物代谢性酸中毒。乙醛经过一系列的代谢途径形成草酸盐,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肾脏损害是乙二醇氧化物草酸盐结晶堵塞肾小管,以及乙二醇本身及其代谢中间产物乙醇醛、乙醛酸等对肾脏的直接毒性有关。
中毒剂量:1g/kg(猫)6.6ml/kg(犬)中毒致死量。
临床症状:误服后30min-12h症状,出现呕吐、共济失调、抽搐、呼吸急促及酸中毒;
12-24小时: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肺水肿、昏迷及抽搐;
24-72小时:肾功能衰竭包括少尿、氮质血症、尿毒症及呕吐厌食等。
解毒机理:乙二醇的治疗主要是阻止乙醇脱氢酶作用以防止毒性代谢产物的形成。4-甲基吡唑是乙醇脱氢酶的直接抑制剂。
解毒剂量:负荷剂量:静脉注射5% 4-MP溶液20mg/kg,第12、24小时各15mg/kg,36小时5mg/kg,如若血液中仍能检测到乙二醇,则每12小时给予5mg/kg。
4、犬异烟肼中毒-维生素B6
异烟肼(Isoniazid)是结核病的抗结核药。
中毒机理:异烟肼在肝脏中乙酰化灭活,会引起肝脏损伤,同时异烟肼可以与体内的维生素B6结合生成异烟腙从尿中排出,使脑内抑制性递质 γ-氨酪酸生成减少,引起中枢过度兴奋。
中毒剂量:人的治疗剂量即可引起犬的中毒。
临床症状:中枢过度兴奋导致肢体颤抖、惊厥,引起癫痫,频繁抽搐、缺氧等加重脑水肿,最后引起呼吸衰竭、休克、心律失常;急性横纹肌溶解和肌红蛋白尿,以及严重的肾小管坏死。
解毒机理:大剂量维生素B6可以加速异烟肼乙酰化使其灭活,并阻止异烟肼所致的γ-氨基丁酸减少而引起的中枢神经代谢紊乱。
解毒剂量:建议维生素B6与异烟肼等剂量应用 ;应在中毒5-10分钟的时间里静脉给予等剂量维生素B6(1毫克对应1毫克),如果服药数量未知 , 第一时间内维生素B6的给药量可以达到每公斤100毫克,每5-20分钟可重复给予上述剂量直至抽搐缓解。无法静脉给药可按此剂量甚至更大剂量尽快口服。维生素B6相对安全,短期大剂量毒副作用并不大。大部分中毒犬都会引起抽搐,推荐使用地西泮静注达到控制抽搐作用,0.1-0.2mg/kg。甘露醇的使用(0.5g/kg,1小时内静脉滴注)也可以缓解脑部水肿,减轻神经症状。
5、阿片类药物过量-纳洛酮
阿片类药物是从阿片(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及体内外的衍生物,与中枢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能缓解疼痛,大剂量可导致昏迷和呼吸抑制。
中毒机理:阿片类药物直接兴奋位于延髓的呕吐化学感受器而引起恶心和呕吐,这种作用可因前庭的兴奋而增强。阿片μ受体,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产生镇痛作用,而在胃肠道激活则主要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减少胆汁、胰腺的分泌。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时,可抑制呼吸中枢从而导致呼吸抑制。
中毒剂量:各种药物中毒剂量不一,参考药物说明并观察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轻度:心率加快、呕吐,呼吸深慢、沉睡,瞳孔缩小、对光反应存在。
中度:昏迷,针尖样瞳孔、对光反应消失,呼吸抑制。
重度:呼吸浅慢、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潴留。
解毒机理:纳洛酮是羟吗啡酮的合成衍生物,竞争性拮抗阿片类药物,从而逆转呼吸抑制。伴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解毒剂量:幼龄动物0.1-0.25ml(0.4mg/ml)的纳洛酮与生理盐水稀释至5-10ml 较慢静脉注射,直至呼吸抑制症状缓解。成年动物0.1mg/kg(每2-5min),直至临床症状缓解或最多4次。
6、强心苷类药物中毒-地高辛免疫fab
强心苷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主要用于收缩性心力衰竭,提高重症患病动物对β受体阻断药的耐受性。
中毒机理:强心苷类药物治疗安全范围小,有效血药浓度接近中毒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①刺激延脑呕吐中枢,引起胃肠道反应;②抑制窦房结,并直接抑制心脏房室传导组织;③抑制Na+,K+-ATP E8,促使心肌细胞内K+大量丢失,增加心肌兴奋性,提高异位节律点(如房室结)自律性,引起心率失常,甚至室颤;
中毒剂量:一般治疗剂量约相当于中毒量的60%。
临床症状:早期中毒症状,表现为厌食、呕吐、昏睡,剧烈呕吐可导致低血钾而加重强心苷中毒。 严重症状,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高血钾。
解毒机理:钾能在细胞表面影响强心苷与受体(Na+,K+-ATP E8)的结合,减轻或阻止中毒反应的进展。地高辛免疫fab能从强心苷与受体结合的复合物中将强心苷离解出来,还能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抑制异位节律性;
解毒剂量:普萘洛尔对洋地黄中毒诱发的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或纤维颤动有效,对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亦有效。普萘洛尔常用剂量为:静脉注射1-3mg/次;注射宜慢,速度不超1mg/min。必要时可在2分钟后重复1次。如需再次用药,则至少应在4小时以后。
地高辛免疫Fab与强心苷结合,起灭活解毒作用。急性中毒80mg;慢性中毒40mg,必要时1小时内重复给药。
7、氯菊酯中毒-美索巴莫
氯菊酯是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主要成分,主要用于外寄生虫感染 。
中毒机理:除虫菊酯会延迟钠离子在神经轴突的传导,进而导致反复性神经放电或膜去极化。
中毒剂量:幼龄猫易中毒,多因药剂接触皮肤,动物舔食中毒,多种杀虫剂混合使用,中毒机率加大。
临床症状:嗜睡及流涎是轻微中毒症状,随着毒性增加出现共济失调、震颤、抽搐、呕吐、腹泻、瞳孔散大、心跳过速、呼吸困难等。
解毒机理:主要利用美索巴莫或麻醉镇静药物达到肌松的目的以控制或防止癫痫的发作。并辅以支持疗法纠正体液平衡、去除污染源(如沾染毛发要清洗)。
解毒剂量:美索巴莫(methocarbimol):50-200mg/kg iv,每日总剂量不应超过330mg/(kg.d),注射速度不可以超过200mg/min;如果出现癫痫症状,可以使用地西泮(diazepam)0.5mg/kg iv或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3-15mg/kg iv控制。应尽快用清水清洗皮肤,但避免使用热水清洗动物体表,热水会扩张真皮血管,增加氯菊酯的吸收。
讨论:
临床上,常见动物的各种中毒,由于中毒的程度及主人发现的时间,临床症状不一。文章中介绍的解毒剂大部分需要在动物中毒后的一定时间内给予药效明显。除此外任何解毒治疗除了相应的解毒剂外,还应辅以一定的支持治疗,如输液调节电解质平衡,吸氧保持氧和,必要时进行输血、给予一定的辅助治疗药物以及营养支持。
参考:
1.N. Bates;P. Rawson‐Harris;N. Edwards ; Common questions in
veterinarytoxicology;JOURNAL OF SMALL ANIMALPRACTICE;27 February 2015;298-306;
2.Alexander Campbell;Michael Chapman;Paracetamol;Handbook of Poisoning in Dogs
and Cats;16 April 2008;205-211;
3.Alexander Campbell;Michael Chapman;benzodiazepines;Handbook of Poisoning in
Dogs and Cats;16 April 2008;47-51;
4.Alexander Campbell;Michael Chapman;ethylene glycol;Handbook of Poisoning in
Dogs and Cats;16 April 2008;127-131;
5.J. J. Haburjak;W. L. Spangler;Isoniazid‐induced seizureswith secondary
rhabdomyolysis and associated acute renal failure in a dog;JOURNAL OF SMALL
ANIMAL PRACTICE;10February 2006;182-186;
6.D. Nicholas Bateman;Colin B. Page;Antidotes to coumarins, isoniazid,
methotrexate andthyroxine, toxins that work via metabolic processes;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09August 2015;437-445;
7.Melissa Sinclair;Pharmacologic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OpioidAnalgesics(4rd);2018;119-133;
8.Darren M. Roberts;Gamini Gallapatthy;Asunga Dunuwille;Betty S.
Cha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cardiac glycoside poisoning;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7 October 2015;488-495;
9.P-J Linnett;Permethrin toxicosis in cats;AUSTRALIAN VETERIANARY JOURNAL; 06
February2008;32-35;
10.NL DYMOND;IM SWIFT;Permethrin toxicity in cat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0cases;AUSTRALIAN VETERIANARY JOURNAL; 22 May2008;219-223;